|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擘画宏伟蓝图,乡镇作为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、发展攻坚的“前沿主战场”,其监督效能直接关系宏伟蓝图的落地成效。四川省纪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职责,乡镇纪委更需立足基层实际,以精准监督、全程监督、为民监督筑牢廉洁防线,为“十五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注入强劲“廉动力”。 精准监督锚定“关键点”,把牢发展“方向盘”。“十五五”规划涉及产业升级、民生保障、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,基层项目多、资金密、环节杂,监督必须找准靶心、精准发力。乡镇纪委应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将监督探头对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、民生资金使用、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领域,建立“清单化+嵌入式”监督机制,把任务分解到岗、责任明确到人。针对基层存在的“重部署、轻落实”“打折扣、搞变通”等问题,通过列席会议、查阅资料、实地核查等方式,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审批、资金拨付、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,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。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健全容错纠错机制,区分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,既为不作为、乱作为者“亮红灯”,也为敢担当、善作为者“卸包袱”,让基层干部在“十五五”建设中轻装上阵、奋勇争先。 全程监督拧紧“责任链”,激活实干“动力源”。蓝图的实现,关键在落实;落实的成效,关键在责任。乡镇纪委作为基层监督的“主力军”,必须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责任层层传导、落实落细。紧盯乡镇党委政府“一把手”和领导班子等“关键少数”,通过谈心谈话、廉政风险排查、述责述廉等方式,督促其既当好“指挥员”又当好“战斗员”,带头落实“十五五”规划部署。建立“日常监督+专项督查+回头看”的全链条监督模式,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“周跟踪、月通报、季评估”,对进度滞后、落实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,对失职渎职的严肃追责问责。深化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,让“红脸出汗”成为常态。同时,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、群众监督员的协作配合,形成上下联动、内外协同的监督合力,确保各项工作不偏航、不走样,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地。 为民监督架起“连心桥”,彰显担当“为民情”。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,基层监督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,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。乡镇纪委应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畅通信访举报渠道,通过设立举报信箱、开通监督热线、开展入户走访等方式,及时收集群众对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意见建议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、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问题,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,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深入推进基层“阳光治理”,督促村务、财务等事项及时公开公示,保障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,以“枝叶关情”的为民情怀,把“十五五”规划中的民生举措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民生成果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出发。“十五五”开局之年,乡镇纪委使命在肩、责任重大。唯有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、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执行力,织密基层监督网络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,才能以优良作风护航发展,以廉洁清风凝聚民心,为全面实现“十五五”规划目标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实践筑牢坚实的基层基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