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。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,在党中央打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,不少官员纷纷落马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,其曝光的内容包含着其配偶、子女等近亲属依靠他们本人敛财的问题。有部分领导干部,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他们“身边人”的贪婪和肆无忌惮将他们逼上“贼船”的。 那么,这些被“身边人”影响而走上贪腐道路的官员,他们本人就真的冤枉么?非也。自古以来,清官家里往往有“贤内助”,贪官有“贪内助”,表面上看,似乎是家里那位在引导在决定,但是实际上是官员本人的态度才决定了是“廉”还是“贪”的问题。原因至少有二:首先,是官员本人创造了这样的条件。如果没有其本人默许,“贪内助”是无法敛财的,不该拿的东西就是拿了也要退回去。其次,官员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家人的态度。一个清廉的干部,会时时刻刻提醒家人不能收受不义之财。所以,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,除了自己工作上勤奋努力,自己遵规守纪以外,严格约束自己的“身边人”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要严格约束“身边人”,干部就必须要至少做到以下两点: 第一,自己态度要端正,做好家人的“风向标”,不贪不腐的立场坚定不移。如果自己都意志不坚定,就更容易受到家里人的不良影响而走上腐败的歧途。 第二,时刻留意家人的动向,发现不当之处及时制止。要意识到自己领导的干部的身份的特殊性,要防止一些心术不正之人见缝插针从自己“身边人”入手。 领导干部都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,如果因为对“身边人”约束不到位而将其本人拉进腐败深渊,那么对党、对国家都是很大的损失。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,领导干部就必须要重视对“身边人”的严格约束。 |